盡管上市公司進行財務報表粉飾的動機很多,實行財務報表粉飾的手段也可謂五花八門,“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是,追根究底,任何一個上市公司要粉飾財務報表,無非就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所以,那披著面紗的財務報表粉飾實際上也是那么簡單和真實。
總的說來,財務報表粉飾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粉飾經營業績
利潤最大化,這種類型的財務報表粉飾在上市前一年和上市當年尤為明顯。典型做法是:提前確認收入、推遲結轉成本、虧損掛賬、資產重組、關聯交易。
利潤最小化,當企業達不到經營目標或上市公司可能出現連續三年虧損,面臨被摘牌時,采用這種類型的財務報表粉飾就不足為奇了。典型做法是:推遲確認收入、提前結轉成本,轉移價格。
利潤均衡化,企業為了塑造績優股的形象或獲得較高的信用等級評定,往往采用這種類型的財務報表粉飾。典型做法是:利用其他應收應付款、待攤費用、遞延資產、預提費用等科目調節利潤,精心策劃利潤穩步增長的趨勢。
利潤清洗(亦稱巨額沖銷),當企業更換法定代表人,新任法定代表人為了明確或推卸責任,往往采用這種類型的財務報表粉飾。典型做法是:將壞賬、存貨積壓、長期投資損失、閑置固定資產、待處理流動資產和待處理固定資產等所謂虛擬資產一次性處理為損失。
2.粉飾財務狀況
高估資產,當對外投資和進行股份制改組時,企業往往傾向于高估資產,以便獲得較大比例的股權。典型做法是:編造理由進行資產評估、虛構業務交易和利潤。
低估負債,企業貸款或發行債券時,為了證明其財務風險較低,通常有低估負債的欲望。典型做法是:賬外賬或將負債隱匿在關聯企業。
3.財務報表粉飾的動機決定財務報表粉飾的類型
基于業績考核、獲取信貸資金、發行股票和政治目的,財務報表粉飾一般以利潤最大化、利潤均衡化的形式出現;基于納稅和推卸責任等目的,財務報表粉飾一般以利潤最小化和利潤清洗的形式出現。
就上市公司而言,危害性最大的財務報表粉飾是利潤最大化,即所謂的虛盈實虧、隱瞞負債。